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质量安全

珍爱生命,切勿食用野生蘑菇!

野生蘑菇,也称蕈子,属真菌植物。我市野生蘑菇种类较多,分布广泛,有毒野生蘑菇约有100 种,其中12 种有剧毒。我市的气候和生态环境适宜,林间草地野生蘑菇生长茂盛,民众也有采食野生蘑菇的习惯,特别是个别群众盲目自信、迷信民间的鉴别方法,麻痹大意,自我防范意识薄弱,致使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每年5月到9月是野蘑菇中毒的高发期。野生毒蘑菇中毒事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以来,我省因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导致中毒事故频繁发生,截至7月12日,全省已报告因食用有毒蘑菇导致的中毒事故141起,报告发病人数473人,死亡23人,中毒事故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报告中毒事故的县市区数达到52个。

    为了避免野生毒蘑菇对广大群众的生命造成威胁,预防和控制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娄底市农业委员会提醒广大民众:珍爱生命,切勿食用野生蘑菇。

    一、辨别有毒野生蘑菇需要专业知识

毒蘑菇又叫毒蕈。我国毒蘑菇多达180多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有30多种,较多见的剧毒蘑菇为白毒伞菇、鹅膏菌、鹿花菌等,食用后死亡率极高。

    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需要专业知识,民间的鉴别方法(观外形、辨颜色、闻气味、变色试验等等)缺乏科学依据,一概不靠谱。不要轻信网传的和一些资料上的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不要凭自己或别人的经验确定某种野生蘑菇可以食用;市民不要因为好奇或为了满足口腹之欲采食野生蘑菇,同时也不要从路边摊贩购买野生蘑菇。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最有效和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增强防范意识和安全意识,绝对不吃野生蘑菇,不食用来源不明的蘑菇。

    二、有毒野生蘑菇中毒有那些表现?

    毒蘑菇毒性非常强,中毒症状由于所含毒素不同,中毒潜伏期为2小时-数天,有的仅10分钟。中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按中毒的症状就可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等。

1、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中毒特点是发病快,潜伏期短,一般10分钟至6小时发病,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

2、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潜伏期0.5-12小时。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心跳快、谵语、幻觉、狂躁、抽风等表现,也可能有多汗、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表现。

3、溶血型。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潜伏期6-12小时,除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外,还出现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等溶血性中毒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4、肝肾损害型。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起。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临床经过可分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伤期和恢复期五期。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开始出现呕吐、腹泻,称胃肠炎期。有少数类似霍乱症状,迅速死亡。胃肠炎症状消失后,好像病好了,其实毒素已进一步损害肝脏等实质性器官,称假愈期。如中毒轻微,可进入恢复期,严重的出现内脏损害,肝脏肿大,甚至发生急性肝坏死。还可累及肾、脑、心等,出现尿闭、蛋白尿、血尿、胃肠道广泛出血、谵妄、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此外,还有呼吸及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

有些毒蘑菇中的毒素与乙醇反应会加重中毒,故进食蘑菇时最好不要饮酒。

目前对有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三、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后要妥善处理

万一食用野生蘑菇后身体感到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腹痛、腹泻、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精神亢奋、精神抑制、精神错乱等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去医院;

 2、对中毒的人进行催吐、洗胃等简易处理,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盐水(一次5—10ml),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3、让中毒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导致休克;

    4、保留野生菌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5、迅速前往就近正规医院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娄底市农业委员会

                               2017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