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8、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市场上有哪些转基因食品?
答:转基因食品是指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制作加工而成或鲜食的食品,按原料的来源可分为植物源转基因食品、动物源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源转基因食品。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转基因食品,进口的主要有大豆、油菜籽和玉米及相关产品,国内生产的有棉籽油和番木瓜。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我国实施转基因标识制度。对于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的转基因生物均需要标识,市场上转基因食品如大豆油、油菜籽油及含有转基因成分的调和油均已标识。
9、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是否有权威结论?
答:国际上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有权威结论的,即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都是安全的。转基因食品上市前要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价和审批程序,而一般食品根本不进行安全评价。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指南,是全球公认的食品安全评价准则和世贸组织裁决国际贸易争端的依据。各国安全评价的模式和程序虽然不尽相同,但总的评价原则和技术方法都是按照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制定的。
国际组织、发达国家和我国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均认为上市的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同样安全。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目前尚未显示转基因食品批准国的广大民众食用转基因食品后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任何影响”。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联合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广泛充分研讨后得出“目前上市的所有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的结论。欧盟委员会历时25年,组织500多个独立科学团体参与的130多个科研项目得出的结论是,“生物技术,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并不比传统育种技术危险。”国际科学理事会认为,“现有的转基因作物以及由其制成的食品,已被判定可以安全食用,所使用的检测方法被认为是合理适当的。”英国皇家医学会、美国国家科学院、巴西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印度国家科学院、墨西哥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联合出版《转基因植物与世界农业》,认为“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食品,这些食品更有营养、储存更稳定,而且原则上更能够促进健康,给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带来惠益。”
10、转基因食品为什么要进行食用安全评价?
答:与传统育种方法不同,转基因生物技术是通过生物技术手段打破了物种生殖隔离屏障,将来自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某一基因片段引入到其它生物基因组中以改变其遗传性状,使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界的遗传物质实现交流。为了预防在基因操作过程中,把一些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环境安全有害的基因转入受体生物,或者由于基因操作引起受体生物产生不可预期的变化,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各国政府都重视和评估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11、我国是怎样评价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
答:依据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标准,我国制订了《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食用安全性评价规范和技术指南》。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情况:包括供体与受体生物的食用安全情况、基因操作、引入或修饰性状和特性的叙述、实际插入或删除序列的资料、目的基因与载体构建的图谱及其安全性、载体中插入区域各片段的资料、转基因方法、插入序列表达的资料等;第二部分是营养学评价:包括主要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的分析;第三部分是毒理学评价:包括急性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等;第四部分是过敏性评价,主要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过敏原评价决策树依次评价,禁止转入已知过敏原。另外,对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加工过程中的安全性、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中外来化合物蓄积情况、非预期作用等方面还要进行安全性评价。
例如,2009年我国颁发的转基因水稻安全证书,经过了长达11年的严格科学评价。在营养学评价方面,主要做了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含量以及抗营养因子等方面的比较实验,转基因大米与相应的非转基因大米营养成分相同,没有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在毒性评价方面,主要做了大鼠90天喂养试验、短期喂养试验、遗传毒性试验、三代繁殖试验、慢性毒性试验以及Bt蛋白的急性毒性试验,对实验动物没有不良影响。在致敏性评价方面,主要做了Bt蛋白与已知致敏原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Bt蛋白与已知致敏原蛋白无序列相似性,不会增加过敏风险。检测机构还做了外源蛋白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试验,转入基因的表达蛋白易于消化,在人体吸收代谢、有效成分利用等方面是安全的。根据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对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安全性评价结果,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及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等单位检测验证表明,转基因抗虫水稻“华恢1号”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同样安全,消费者可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