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信息公开>>工作动态>>三农资讯

让贫困户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原标题:让贫困户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记者 吕兵兵

  菏泽市是山东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5年底,省级标准以下的贫困人口39.5万户、91.4万人,占全省的37.7%。菏泽聚全市之力推进脱贫攻坚。2017年,全市脱贫43.15万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93.8%。产业扶贫发挥了主导作用,70%以上的脱贫人口是靠自身发展种养业或劳动就业脱贫致富的。

  在产业扶贫中,贫困户大多劳动能力差,不懂技术、不会经营。菏泽是如何提升产业扶贫的带动能力,放大产业扶贫带动效应,从而破解产业扶贫的这一障碍呢?

  菏泽市委书记孙爱军给出了回答:“强化规划引领、整合政策措施,与当地主导产业相结合,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用‘资金整合+金融助力’实施产业筑基工程,用‘园区引领+主体带动’实施强壮机体工程,用‘特中更特+链条延伸’实施放大优势工程,让贫困户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

  产业筑基:“资金整合+金融助力”筑牢发展底座

  自打2017年下半年起,成武县九女集镇就有了一处闪亮的“农业景区”:总占地面积2000多亩,600多个高标准大棚整齐排列,观光大道、高标准育苗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加工销售中心、科技孵化中心等点缀其中,参观者络绎不绝。

  成武县县扶贫办主任刘持金介绍,该处扶贫基地整合了财政、扶贫、发改、国土、农业开发等多类涉农资金共计1.1亿元,基地建成后通过公开招标,由两家农业科技企业承包经营,年可获租金800万元,其收益惠及全县1.7万贫困户。而且,要求基地吸纳贫困户的就业人数,不低于用工总数的40%。

  “这样的扶贫基地,规模大、主体壮、设施强、链条长,经营风险相对降到了最低,贫困户收益更有保障。”菏泽市市长解维俊说,如果分散开来,一个村几十万元,往往是建几个大棚、发展一小片果园等,产业形不成规模,链条无法延伸,难以保障收益。

  基于此,菏泽推进产业扶贫,没有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路,而是通过政府主导、资金整合、金融助力、市场运作、规范监管等举措,推动实施了“产业筑基”工程。同时,创新实施了“政府投资、企业经营、贫困村资产收益、贫困户入股分红”的经营模式,既增加贫困户收入,又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

  据《菏泽市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与管理办法》,明确重点发展果蔬、牡丹、芦笋、山药、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业,“两羊一牛”等畜牧养殖业,发制品、纺织、服装、板材、条柳编等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在“资金整合+金融助力”方面,出台了涉农资金整合办法,建立协调和运作机制,2017年整合到位资金30.88亿元,增加财政资金投入作为风险补偿金和贴息资金,累计投入风险补偿金、贴息资金2.4亿元,撬动发放各类扶贫贷款20多亿元。

  强壮机体:“园区引领+主体带动”锻造强力引擎

  在牡丹区高庄镇,一处占地50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交出了靓丽答卷:全国最大的构树集中连片种植基地,山东省第一个中国科学院杂交构树产业基地,带动650多户农民走上致富路。“该园区是与杂交构树行业领军的中植构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按照‘企业流转土地,贫困户获得租金;进入园区打工,贫困户获得薪金;企户帮扶签约,贫困户获得救助金;贷款购牛托管,贫困户获得分红股金’的‘四金’模式运行。”牡丹区扶贫办主任张合生告诉记者。

  在单县终兴镇,一处以立体种养中药材为特点的产业园区,也是带动脱贫的强力引擎。园区负责人、金信中药材合作社理事长朱瑞广介绍:“瓜蒌架在空中生长,下面空地种西洋参,地里养殖蚯蚓,还放养了大鹅和蟾蜍。这样,蚯蚓是土壤的活化剂,蟾蜍吃飞虫,喜阴的西洋参长在瓜蒌架下……一亩地年纯收入可近万元。”

  菏泽市副市长侯婕说,推动产业扶贫,建设扶贫基地是基础,确保健康运营是关键。菏泽实施“强壮机体”工程,是以现代农业园区为平台,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科技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主体的带动作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跟着干,管理技术、市场销售等难题,交给园区;劳动能力差的贫困户,可到园区打工,可用扶贫资金、土地等入股,还可把土地托管给他们,让他们帮着种地。

  在东明县马头镇,麦丰合作社自2016年起就与137户贫困户签订了土地托管协议。该县扶贫办副主任陈永东介绍,合作社代种,比贫困户自己种还挣得多。以种植富硒小麦为例,一般能增产100多斤,增收100元到200元;合作社加价0.2元/斤回收,可增收约250元,而支付的服务费仅为150元。

  菏泽已通过“龙头企业/科技企业/合作社/党支部/种养大户+园区+贫困户”等模式,已建成各类扶贫产业园区67个,把近11万贫困人口纳入了产业发展链条。

  放大优势:“特中更特+集群发展”打造超级战舰

  记者在菏泽采访时发现,在巨野、曹县等县,农民只要拿起画笔就能脱贫;在郓城、鄄城、东明等县,农民在村里的扶贫车间就有活儿干;在曹县、郓城、牡丹等县区,农民在家点着鼠标也能挣钱……

  在巨野县永丰街道洪庙村,有一处农民书画基地,每天都有三四十位农民画师在此创作。“俺从2014年开始学画画到现在,收入一年比一年多,去年挣了3万多块呢。”今年43岁、身患残疾的贫困户王善花笑言。原来,巨野是中国文联命名的中国农民绘画之乡。脱贫攻坚以来,巨野投资6500万元建成占地3万平方米的培训基地,在全县设立了16处培训点,对贫困户开展精准培训,实现了“一人绘画,全家脱贫”。

  各类服装、发制品、鞋帽手套、毛绒玩具、农产品分类包装……菏泽推动“扶贫车间”标准化建设,发展来料加工产业,让3496个“扶贫车间”成为农民家门口的提款机,直接安置和带动27万农民在家门口就业,7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扶贫车间”的做法被列入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全国推选的十二个典型案例之一;2017年9月,全国扶贫车间现场会在菏泽召开;菏泽受国扶办和省扶贫办委托,分别起草了《全国扶贫车间工作指南》和《山东省扶贫车间标准》。

  “企业+贫困户+电商”“扶贫车间+贫困户+电商”“生产基地+贫困户+电商”……在菏泽,电商扶贫的影子无处不在。菏泽已有淘宝村168个,占山东的69%;有淘宝镇24个,数量居全国首位。2017年,菏泽成功举办了第5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

  菏泽市委副秘书长、扶贫办主任蔡维超分析:“菏泽是山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多产业相对落后,但同时具备农村劳动力多、特色产业成长快等优势。菏泽针对贫困人口劳动能力弱、难以离乡等特点,发展壮大了来料加工、农村电商、特色绘画等优势产业,通过链条延伸、完善服务、突出特色、集群发展等举措,打造成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超级战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