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2012年,市农办结合行业特点,重点抓好农民素质培训、农业科技特派员的技术服务两项工作,精心组织 “全民阅读进村组”、“三下乡”、“科技活动周”三项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全市共培训农民23.7万人次,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3.9万人次,引导性培训6.5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3.3万人次,培养农村实用人才12570人。农民的综合素质有了一定提高。
一、抓好两项重点工作
1、抓好农民素质培训。一是切实加强农业科技培训。采取编发培训资料,组织专家或技术人员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种养技术培训。2012年初,市农办结合“学习宁乡经验,实施加速赶超”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组织农口系统积极参加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从市直农口系统抽调了14名技术专家,组成“宣讲中央一号文件暨农业科技讲师团”,深入全市各乡镇培训基层干部与农技人员,帮助开展“一人学一技”活动。全市绝大部分乡镇都聘请了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办班开展了种养加工技术培训。市、县两级组织部、农办、劳动局、农民素质教育办等部门和单位通力协作,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对返乡农民工开展了农村政策、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使大部分返乡农民工较快掌握和了解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市农办科教科与市农民素质教育办在双峰县锁石镇坪上村组织了为期3天的秋季农民素质培训,为当地送去价值8000元的科普书籍与技术培训资料。聘请专家在该县开展超级杂交稻的种植讲座,有力地推动了粮食生产。全县共创建超级稻示范推广、“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超级稻加再生稻亩产过吨粮、免耕抛秧示范、优质稻产业开发等各类示范基地19个,优质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的95%,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称号。该县还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对象,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专家万孝康、徐迪新等也经常到各乡镇讲课授艺,各乡镇也邀请当地“土专家”进行现场施教,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全县共邀请县内外专家学者讲课40余场,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娄星区农民素质教育办在双江乡蛟龙村采取免费提供玉米种子和配套技术、架设大喇叭和建设农民科技书屋等办法,进行农民素质教育试点示范,共办班8期,培训农民600余人次。二是着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我市绝大部分失业农民工缺少一技之长的实际情况,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组织力量对这部分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如市经济开发区政企联手,充分发挥工会“职工之家”的作用,在百雄堂富厚创业与职业培训学校建立了开发区工会农民工培训基地,走出了一条政企合作推进人才建设的新路子。该基地已举办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工200余人并全部安置上岗,成为园区企业的技术工人;双峰县根据企业和农民的双向需求,先后组织永丰、梓门、印塘、三塘铺等乡镇的600多名返乡失业农民到本地企业进行岗前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大部分农民工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该县农机学校组织了200多名中青年农民开展了驾驶员技术培训,让失业农民找到了新的就业门路。三是着力进行创业培训。针对大量农民工和部分大学生带资金、信息和技术返乡,希望创办企业或经商,我们着力开展创业培训,并千方百计为他们回乡创业创造条件。市农办科教科与娄底市正阳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合作,举办了2期大学生返乡创业培训班,传授市场营销、投资理财、企业管理知识,帮助100多名大学生返乡创业。新化县通过加强农民创业培训,目前已有2000多名农民工开始在家乡创业。该县西河镇铁石村陈军华,在外打工18年,参加镇里举办的养殖技术培训班,在家办起了小型养殖场,年出栏生猪能达300头。娄底九龙经贸集团采取有力措施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共拿出260个商铺,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平台,返乡农民工只需投资3000元就能签订三年合同,开展创业经营,租金“免一减二”,让利近600万元,目前已安置了300余名返乡农民工。娄底同星集团利用农业科技特派员带来的信息,从河南、双峰引进突尼斯软籽石榴,在涟源七星街镇开发果园3000多亩,安置返乡农民工200多人。双峰县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组织返乡农民工开展“携手进站点、共谋新职业、开创新生活”活动,指导他们因地制宜地发展种养殖业、加工业等“短、平、快”项目。四是积极实施学历教育。2011年初,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市农民素质教育办合并,市农办抓住这一契机,整合资源,积极开展了涉农专业学历教育。两年来,市农民素质教育办(农广校)共招收种养殖专业中专学生600多人,招生人数在全省各地州市农广校中处于前列。
据统计,2012年,全市共培训农民25万人次,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引导性培训5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2万多人次,开展学历教育400多人。目前,我市返乡农民工80%以上已经返岗就业或外出择业,10%左右实现本地就业创业。
2、抓好农业科技特派员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快农民素质的提高,2012年,市农办配合市委组织部在市直农口系统共选派17名农业科技特派员立即下到乡镇、村,开展技术服务。一是驻乡包村,无偿服务。农业科技特派员以科技示范乡镇、特色产业乡镇、生态旅游区、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扶贫村等为重点,驻乡进村,深入田间地头,接受农民咨询,解决技术难题。市林业公安分局政委李望初特派员以科技为支撑,帮助新化县曹家镇志木山村发展油茶产业,通过各种渠道争取资金,实施荒山造林与油茶低改工程,完成500亩油茶林改造与造林,到位资金30多万元。市农办为帮助娄星区小碧乡对家村脱贫致富,2012年,委派陈标新特派员指导对家村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发展名贵苗木种植业与休闲农业,帮助当地引进资金700多万元,流转土地482亩,种植红豆杉、楠木、丹桂等名贵苗木20多万株。二是技术承包,有偿服务。农业科技特派员针对示范园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开展技术承包,签订合同,明确双方职责与权利,开展有偿技术服务,确保各项技术的可靠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到位率。市农科所副所长康林峰特派员深入到涟源市七星街镇进行技术集团承包,开展软籽石榴栽培技术培训。三是资金入股,创办实体。农业科技特派员以资金、技术入股等形式,与广大农民或农业企业协商合作,领办或创办农业技术开发公司、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等各类科研示范实体,开展科技成果示范与应用研究,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获得合法报酬。如市农科所植保站站长朱赞江特派员积极开展科技创业,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创办了娄底市金稻植保有限公司,与200多个种粮大户及农资植保从业人员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通过从厂家一次性采购、集中技术培训和赠送新农药等办法,让利农民20多万元。四是组建联合体,辐射带动。市畜牧水产局高级兽医师熊德友特派员帮助冷水江市铎山镇成立眉山村生猪养殖合作社、大坪村杨梅种植合作社、石湾油茶种植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之间实行技术、信息共享,减少了市场风险,促进了特色农业的发展。2012年,该镇杨梅种植面积达5000亩,葡萄2000亩,年出栏商品猪3.8万头。
二、精心组织三项活动
1、开展“全民阅读进村组”活动。市农办以“全民阅读进村组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按照省、市三湘读书月活动领导小组的要求,2012年,市农办制定了《第三届全民阅读进村组活动方案》,按照省、市两级领导小组的要求组织了第三届全民阅读进村组活动。2012年,帮助创建了5个农家书屋,赠送书籍、资料价值60000余元。全市已有农家书屋3424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评选“书香村组”先进典型。指导冷水江市铎山镇眉山村申报并获评全省第三届“书香村组”先进典型,培育并评选了安平镇水平村等4个市级“书香村组”。涟源市安平镇水平村在大学生村官李海的带领下,理出了“文化兴村、科技旺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开办农家书屋,建设水平休闲文化广场,通过各种读书活动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创建“文化示范村”、“科普示范村”, 提高村民文化与科技素质,带动村民发展红豆杉种植、中药材种植与休闲农业,把一个不通水、电、路的“三不通” 贫困村发展为湘中生态农业第一村、乡村文化第一园。
2、开展“三下乡”活动。根据市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市农办组织农口系统各单位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3月14日,配合市委宣传部,组织10多个相关部门和市直农口系统在娄星区石井镇举行了大规模的“三下乡”暨中央一号文件宣讲启动式,并组织农口系统在双峰甘棠镇开展了宣讲活动和科技服务。向村民和乡镇干部发放《中央一号文件学习手册》与技术资料18000多册,捐献资金14000元,在全市上下掀起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的热潮,大力营造推广农业科技,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帮助农民增收的良好社会氛围。整个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把党和政府的关怀直接送到农民手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今年5月,市农办联合市科技局、市农业局、市畜牧水产局等单位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市直农口系统共派出17名科技特派员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0期,培训农民1000人次,发放相关资料5万余份。市农办在小碧乡举办了2期红豆杉、楠木种植技术培训班,向当地农民免费发放技术培训资料400余册。